尽管人造板材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然而行业内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一个让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便是产品的价格问题。各大每场常常有各种各样的标价与折扣,消费者被弄得头晕目眩。对于一个行业的长足发展来说,明码标价走产业化长足发展之道。
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传导到人造板材行业以来,无论是行业还是媒体探讨"卖场过剩"占用了太多的话题资源,反而甚少触及在经济下行和充分竞争时期如何提高坪效和消费者研究等更为关键更为核心的问题。
小编了解到,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板材会选择大型人造板材卖场,这有如中国大妈过去买菜去菜市场现在已经升级为大型超市或邻里中心了。但是通过社交媒体的舆论监控,我们发现这种购物模式体验感并不好,消费者逛板材卖场的心得可以归纳为"逛得累"和"看得晕"。
长久以来人造板材行业没有广泛施行明码实价和明码实折有其原因,这个秘而不宣的行业规则维系着薄弱的厂商关系,但这也严重地阻碍了板材产业社会化、信息化和电商化的进程。
如果说高标低折是一种行业惯例的话,那么产品信息和标准的非透明化往往成为消费投诉的罪魁祸首,而导购和服务系统的非规范化又加剧了这种情况。人造板材行业作为习惯上被认为的低频关注度行业,而通常的新闻报道往往被"质量门"等负面事件充斥,这无疑将板材行业推向了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的不利境地。
为了提高效率,很多商场和商家的惯用方式是"爆破营销",甚至已经将促销常态化。爆破营销短期内或对业绩提升有效,但长期而言对品牌损害很大。无数血淋淋的事实表明,价格内战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民族品牌的全军覆没。

俄罗斯视角下的全球木材趋势和中国市场

未来几个月木材价格的上涨232%可能会失去控制

胶合板化工原料疯涨,建筑模板厂集体调价中

全球工业原木市场未来如何发展?

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木材价格指数普遍上涨

价格做烂了,市场乱了,生意还能持续多久?

受化工等原材料价格影响,全国建筑模板行情普遍上涨1-2元/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