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地处长江和沿海开放交汇处,拥有38.8公里长江岸线,以及-12.5米深水航道,是江苏仅有、中国难得、世界少见的天然良港。太仓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为木板材、木方沿江集装箱运输的内贸转运枢纽、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以及“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太仓港距离腹地近,陆路至上海市区仅约60公里,至苏州市区约80公里,至苏州工业园区约60公里,至无锡市区约90公里,至南通市区约100公里,至南京市区约250公里,至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苏南硕放机场分别约为60公里、96公里和86公里,港口与上述城市和机场之间全部有高速公路连接。水路与长江沿岸20多个港口连接。太仓港分鹿河、新泾、荡茜、浮桥、茜泾等五个作业区,未来太仓港可建设生产性泊位16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6个,货物设计吞吐能力3.26亿吨,其中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2147万标箱。
2020年11月初,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的23.47吨红橡木板材,经“太仓快航”新海集和谐号接驳,由上海洋山港运抵太仓港,标志着沪太通关一体化全面落地。这是洋山—太仓港“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正式运行第一单。
太仓港成为长三角率先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的港口之一,货物经太仓港进出口,均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联动接卸、视同一港。
在新模式下,太仓港作为洋山港的延伸,进口货物运抵洋山港视同运抵太仓港,在洋山港查验后,货物一旦转运至太仓港即可直接放行提离,无需办理转关手续;
出口货物运抵太仓港后视同运抵洋山港,在实际运抵上海洋山之前便可实现报关单放行,货物上午在太仓放行后,下午便可装船直接运往洋山港换大船出口,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这一创新之举进一步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每标箱可节约运输成本200-300元,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港航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今年二、三季度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出现同比快速增长;其中8月份、9月份,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50.3和56.7万标箱,两次刷新太仓港自开港以来的集装箱月度生产纪录。
未来,太仓港将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长三角主要港口和航运企业的合作,推进信息、技术、资金和货物互联互通,更好地服务建筑木方长三角进出口企业,成为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示范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