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都带来了不小冲击。虽说我国疫情已经逐渐平稳,基本以传入型病例为主,但一季度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旧不小。
4月18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介绍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一、进出口下降,Q1服装、家具等产品冲击明显
此外,进出口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进出口总额6.57万亿元,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从市场看,对东盟出口增长2.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下降1.8%,分别好于整体出口增速13.8和9.6个百分点。
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下降23.6%、14.2%、14.1%。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51.4%,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体现出较强韧性。从主要产品看,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出口增速分别高于整体23.3、10.2个百分点。服装、鞋靴、家具等产品出口受到较大冲击,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深于整体3.9个百分点。
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出口下降17.3%,跌幅深于整体5.9个百分点。从月度看,随着国内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外贸企业加快节前订单生产,抢时间抢履约,同时海外疫情影响存在滞后效应,3月进出口降幅收窄。
二、精准扶助,外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庆幸的是,当前国内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但同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带来严重冲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主要国际组织均大幅下调全年全球经贸增速预期。
疫情对外贸的影响从以供给侧为主转向需求侧为主转变。从近期商务部对重点省市、各进出口商会、重点企业的摸底调研情况看,外需下降是外贸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企业普遍反映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接订单困难。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精准施策、帮扶企业,推动出台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对1464项产品足额退税,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增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加工贸易发展,首次在网上举办广交会等,积极帮助企业化危为机,渡过难关,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三、防控成效显现,经济渐趋回暖
面对疫后的经济恢复,每个人都充满了疑问。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总得来说向良好趋势发展。
第一,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推进,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工业、服务业、投资、社零和进出口,降幅都是大幅度收窄,呈现改善趋势。
第二,就业物价总体平稳。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就业形势总体是平稳的,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9%,比2月份降低了0.3个百分点。25到59岁的就业主体人群调查失业率是5.4%,比上月降低了0.2个百分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全国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从价格来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是回落的。
第三,产业升级持续发展。在疫情防控期间,整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包括配套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疫情尽管比较严重,但是产业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特别是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还逆势增长。
第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今年一季度下达中央的扶贫资金1396亿元,全国中西部22个省扶贫项目已超过26万个开工建设。
第五,回升的态势有望延续。从一些相关指标来看,比如用电量,3月份用电量降幅比2月份明显收窄,特别是3月末用电量,包括全社会的发电量开始持平和转正;从目前来看,4月上旬全社会的发电量保持正增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最后,在关于下一阶段经济走势如何,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从发布的数据和介绍的情况来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是我们也看到,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是基础工业保持正常增长,防疫物资供应和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有力,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较好保障,社会大局是稳定的。